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精神分析之行动的主体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6-08-11 18:18   浏览次  
  心理导读:大家往往认为行动宣泄正是精神分析实践的极限:行动宣泄是分析行动失败的代名词;也有人倾向于认为这对于实践来说是边缘性的问题,而非中心问题。    ---www.tspsy.com
 
精神分析实践之行动的主体

精神分析实践之行动的主体
 
  至少表面上来说,「行动宣泄(Passage à l’acte)」似乎更多地关系到精神科医生而非精神分析家。精神科医生要同行动宣泄后入院的或者即将要行动宣泄的人一起工作。因此,对于这些行动的限定以及讨论成了日常精神病学实践中的主题。
 
  然而,对于精神分析家,在其实践中,这则是以更为潜在的、不那么强烈的方式存在着。大家往往认为行动宣泄正是精神分析实践的极限:行动宣泄是分析行动失败的代名词;也有人倾向于认为这对于实践来说是边缘性的问题,而非中心问题。
 
  分析规则本身似乎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因为它支撑了一种对行动化的禁止,并迫使分析者进行言说宣泄。这种禁止除了包含着一种压力之外,还蕴含了一种排除:一种言说的责任,对“化为行动”的禁止。
 
  一、行动的悬置以及治疗的目的性
 
  虽然在分析规则层面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必须要将分析实践的过程与其目的性区别开来。我们需要如此自问:“若过程蕴含着行动的悬置,那么在其目的性层面所涉及的是什么呢?”通常,精神分析以一种行动宣泄结束,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它:比如,不再去见他的分析家,这一直是一种行动宣泄——一种在“进入言说”规则之外的行动宣泄。可是,如果我们遵照拉康的说法,分析结束的出色方式,正是精神分析式地「转入行动(passage à l’Acte)」。因此,这里存在着一种介于过程和目的性之间的差异,甚至是介乎两者之间对立。
 
  此外,拉康总是揭露在行动前的退缩。例如,在治疗的方向及其力量的起源一文中,他如此揭露这点:“在无疑隐藏着真知的行动(action)面前,分析家所表现出的错误的羞怯是令人惊愕的。”虽然在此处,他使用的是action一词,但它已经预期了「行动(acte)」一词。之后,在提到“人的行动”时,尤其是在他定义「行动上演(acting-out)」时,他以这样的方式做了总结:“分析家充其量将行动上演降格为主体的旧病复发,甚至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将它贬低为治疗师的错误。” 因此,这一文本向我们揭露了分析家们对行动所持有的通俗观点:他们既对行动持贬低的态度,也绝不会把它当作“存在(l’être)”的突出表现。那么,大家是要治好主体行动的癖性吗?
 
  这种提醒旨在说明:在与分析主体一起工作时,我们不能把主体偶然犯下的任何稍具决定性的行动都看成是“行动宣泄”(你们可以看到:在使用「犯下(commettre)」一词时,人们已经将这类行动看作是主体的错误。)因此,一方面,分析家自己必须要悬置偏见;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介入性的且中断转移(transfert)线路的行动(因为行动总是一种断裂),分析要寻思这到底是行动还是行动宣泄。
 
  二、行动、行动宣泄、行动上演
 
  这迫使我们去探讨“行动、行动宣泄、行动上演”等的定义(因为这涉及到此类经典的三重奏);并且由于这一整年(1990-1991)我们都要从相关的案例出发探寻这个主题,所以现在有必要回顾一些内容。
 
  在我看来,如何划分行动和行动宣泄是最有趣的同样也是最难的。因为,对于行动上演,我们可以相当简单地把它看作是“言说”的行动。也就是说,就其本质而言,它可以转变为言语。拉康指出:“在行动上演中,正是真理在言说”。行动上演,是一种并未排除言语的行动。它所涉及的并不是“非此即彼。” 在其中,正是行动借助想象性的支撑,通过舞台(scène)在言说。因此,它是向大他者(l’Autre)示意,并供其解密。
 
  当然,我们很清楚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是期待解密的:所以还必须要有一个解密者。出现于分析中的行动上演的本质,正是在它所处的那组镜头中,解密者被召唤至“接话或尾白”的位置。换言之,分析中的行动上演也是言语的支撑。言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用高谈阔论、闲聊以及症状中的身体(它本身也是言说方式之一)等方式进行言说。然而行动上演是一种另类的方式:它通过行动在舞台上言说,并且向大他者言说。
 
  三、行动和穿越:僭越或攻克?
 
  穿过行动和行动宣泄之间的荆棘之地是更为棘手的。很明显,行动宣泄具有一种贬义的色调;而当人们说起“行动”时,则更多是褒义的。
 
  不管怎样,让我们试着澄清一下什么是行动。这是一种穿越的结构;也正因此,在讨论行动时,拉康才提及“(凯撒穿越)「卢比孔河(Rubicon)」”。行动穿越了栅栏;它是一次跳跃、一种穿越、一种朝向“实现与执行”的推力。
 
  可是,在行动中,是什么被穿越了呢?
 
  如果我们从现象型的证据出发并将精神科医生所遇到的那些行动宣泄当作例证的话,我们可以首先编制这样的清单:谋杀、自杀、攻击、强奸。由此,我们可以立即看出被跨越的栅栏是一种禁止性的栅栏。此外,前三种情况涉及到禁止处决主体自身或类似者的生命,也就是起着保障社会关系作用的重大禁止。之所以要确定出对于其自身或者他人、对于公共秩序以及人生安全而言的危险病人,根本上正是基于此种禁止。因此,这些情况中的“穿越”是一种僭越。
 
  在许多日常情况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穿越型结构。比如,在非理性购物后,一个女人可以说:“我“行动宣泄”了,我情不自禁地买了这条裙子。”实际上,这正是行动宣泄,这跨越了主体以理性之名、以家庭预算的名义、以自制力的名义强加于自身的栅栏。那些令人满意的“心血来潮”都具有行动宣泄的结构。如果大家同意的话,可以说这些是自我-僭越,是违背属于主体自身的界限。
 
  然而,并不是任何穿越都是一种僭越。比如,每当被主体所承担的欲望得到实现而非继续处于未满足的渴望状态时,所涉及的难道仍是僭越吗?由此,我们看到可以用来区分行动宣泄与行动的第一个元素。回到我刚刚提及的那篇文章(治疗的方向及其力量的起源)。拉康谈到了一直以来存在于人类行动中的激愤特征:
 
  “我们要讨论为什么人类的行动是建立在史诗之上的壮举(la geste)。这种被符号扼住的功绩、成就和出路,这种最终让人们谈论行动宣泄的缘由、这条使自身的欲望被其成功遮掩于历史中的卢比孔河…”
 
  这里,行动应该被当作欲望的功绩和成就;它不是僭越,而是一种“攻克”。我认为同样的观点也存在于多年之后的讨论班幻想的逻辑中;在其中,行动被定义成“…要说…”。
 
  三、行动和欲望
 
  不过,如果行动“要”说,那么除了欲望之外它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可以用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基式(mathème)-S/s-来书写它:行动(L’Acte)/欲望(le désir),即行动代表欲望,说出无法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欲望;同时还意味着行动不说话。当行动成为“不可能言说”的解决方法时,正是行动上演在言说。
 
  那么,这种“不可能”是指什么呢?这连接于言语和欲望之间的关系;更确切地说,它是指治疗的方向及其力量的起源第641页中拉康所说的“欲望和言语之间的不相容性”。
 
  相对于精神分析学中言语和语言的作用与场域中的观点——“假设在言语中存在着认可欲望的可能性”,拉康提出了全新的论点。更为后期的一种观点指出:“欲望虽被表达,但它是不可表述的。”在言语和欲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关系,以致于我们可以说:若无言语,则不存在欲望。因为,欲望并非需要(le besoin),也非冲动(la pulsion);言语是它的第一起因。由于言语引发“存在之缺失(manque- à-être)”,所以它是言语的结果。虽然它是不可表述的,但是正是在言语中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果我们用S1——S2这样的能指组合来代表言语,那么欲望的位置是在其间的;它用不可名状的在场缠住言语。这意味着:当我们询问分析者“你想要什么?”的时候,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台可怕的机器:“若不复制这个问题,则不可能回答它。”
 
  行动是这种不可能性的解决方法,也是它所决定的循环的解决方式。这正是在提及卢比孔河时拉康所要表达的。只能在言语中部分实现的欲望,在行动中得到确立。也许这正是欲望的极限形式,所以我不明白:如果这种解决方法来得正是时候,分析家们为什么还要以“分析是言语操作”为借口拒绝它。
 
  四、行动、象征和实在
 
  我在上文中所说的内容也可以用精神分析学中的四个基本概念讨论班中的“异化(l’aliénation)”与“分离(la séparation)”的概念来表达。行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分离器、一种隔板;从其积极方面来说,这使得行动所穿越的栅栏并不是禁止型的栅栏,而是一种不可能型的栅栏,即象征本身的栅栏。行动穿越了象征在实在之上所构建的屏风。就这点而言:行动从象征走向实在。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在上文中所引用的拉康的段落,那么它并不是指任何实在,而是一种对于欲望而言具有表象价值的实在。因此,行动或者真知,是被擢升至“假装(semblant)”的实在。这就是为什么我强调拉康使用的是“壮举(la geste)”一词。这里,史诗正是能指链,而“壮举”实际上切断了流水,用绝对的断裂缔造了穿越。在这个意义上,行动在能指的关联性中产生了间断性,在象征的半说(mi-dit)中引入了裂口。不过,在越过屏风的同时,任何行动又立即被符号所抓获并将其登记于续篇中:象征返回于行动之上。也许,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自杀行动——当它作为极端行动,而非行动宣泄时。它是唯一不能被象征收回的行动。
 
  当我说行动走向实在时,不要忘记在某种程度上象征本身也已经被运用于实在之上了;它对实在进行操作——不管怎样,它对实在的一部分进行操作。
 
  对于这点,我们可以参考弗洛伊德,参考他的关于行动和思想的论述。在弗洛伊德那里,有一种非常简单的论点;它将思想和实现对立起来,并假定“文明正是思想对行动的替代”。在这种观点中,思想是冲动行动(l’acte pulsionnel)的隐喻。可以说,对于弗洛伊德而言,辱骂,相对于肉搏而言,是一种进步。在 健忘者说(l’étourdit)中,贯穿全文的“辱骂”,尽管以冲动性的实在为压舱物,可还是进入了言语的编排中。
 
  如果在弗洛伊德和拉康之间存在着一种不一致的话,那么,对我而言,这是因为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冲动根本不是自然性的”这个论点并不是那么地清晰。当他询问“在人的内心中存在着什么?什么才是原初的?”之时,他的答案是剥削他者、窥视他者、强奸他者、杀死他者,甚至是吃掉他者,等等。拉康,与他不同,以非常清晰和精练的方式指出“冲动不是自然性的”。冲动的部分性及其永恒的推力都与自然节律不同;冲动是象征的结果。除了隐喻化原初享乐的实在之外,象征还将享乐加工成各种冲动。冲动的整个调色板都是象征通过要求(la demande)所产生的。
 
  现在,我们可以指出:如果行动“要说”欲望,而欲望又无法被言说,那么行动实际上是参考了欲望的成因,即作为幻想内核的冲动客体。由此,我们可以从“要说欲望”的行动转入“调动欲望成因”的行动。后者产生了主体的整个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真正的行动代表着存在,而不是在能指链中的无尽摇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行动不仅是一个终结,更是一种解决方法,一种在精神分析中与分析家相关的主体性工作之顶点。
 
  与“要说”的行动相反,行动宣泄“要干”。如果行动要说实在,那么根据我对拉康式注解的理解,行动宣泄从“说”中折返,走向实在(le réel)。它是对主体性工作的拒绝。那么,如果行动宣泄“不要说”,它要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个答案:它要享乐且抵达之。行动宣泄,正是进入享乐的实现中。无一例外。由此,为了区分行动和行动宣泄,我们可以说:行动“要说”,而行动宣泄“不要说”,要享乐。或者可以说,行动从“言说”走向实在,而行动宣泄向实在退行。
 
  这是如此地真实,以致于行动宣泄的特征之一就是无法纳入它的主体试图不接纳它,并在某种程度上把它当成意外来经历。相反,在行动中,虽然主体不能判明方向,但是它能承担起行动的后果。不过我们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解决主体性工作的死路的方法,行动的结构与其内容没有任何关系,与其对主体或他人而言的利弊无关。
 
  五、行动与冲动
 
  另一个可以用来区分行动与行动宣泄的特征是时间性的或时序性的特征。诚然,两者都遵循一种加速性的或急促的时间性。不过很容易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行动在一种包含“理解时刻(le temps pour comprendre)”的时序中起作用,而行动宣泄绕过了理解时刻。尽管在行动中存在着一种急促性,可是这是一种结论性的加速,而不是一种拒绝思考的急促性。它向思考过程或拖延性格的一个终点加速运动。相反,行动宣泄是一些“不得不”的难以抑制的时刻;就像拉康在无意识的位置中所描写得那样,这对等于幻想的时刻。虽然我们会谈到幻想的惰性,但是不可罢免的幻想实际上同样遵循一种急促的时间性。
 
  同样,冲动,作为难以抑制的推力,也具有这种时间性。冲动总是自我授权!它不征求任何人的许可,尤其不征得主体本身的同意。主体,正如你们所知,更多地是被冲动所围攻,被冲动所寄居,总之,它难以抑制冲动。对于这点,不应当根据欲望图的书写($<>D) 就断定:冲动,作为活动,是要求(demande)。冲动并非要求,只是说它的结构是要求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冲动中发现能指的分割性特征。
 
  现在,我要做个总结。上文中提到的内容必然与分析家的自我授权产生共振。诚然,自我授权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因为,从一开始,野蛮行为就同样是自我授权性质的——当我说野蛮行为的时候,指的是为了行动宣泄,通过各种假装来摆脱规范化。因此,必须要指出:分析家的自我授权是另一种性质的行动(Acte)。
 
  (作者:柯蕾.索莱尔 | 译者:潘恒)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