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马斯洛的自我需求理论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11-28 10:09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马斯洛之前,心理学对于基本人性的看法笼罩在弗洛伊德门派的阴郁影响下,包括宗教、艺术在内的所有人类高层次的价值都被看作是“性本能”的一种伪装。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力或者创造力超出了常人的一般水准,那么这本身便被视为某种不正常。而马斯洛假设,大多数人也能够形成完美的人格。由于他的努力,自我实现开始被视为每个人都有的做人的权利。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马斯洛的自我需求理论

心理学堂:马斯洛的自我需求理论
 
  马斯洛力图弄明白那些人格近乎完美的人区别于常人的地方。他最终发现了人类需求的金字塔:任何一种需要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但每个人都有“成为你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的终极需求。人们经常容易低估思想家的影响,尤其是当他们的思想已经成为公众意识的一部分的时候。马斯洛就是如此。自弗洛伊德以后,他对于人性做了最重要的描述。
  
  “潜力”和“自我实现”的说法来源于这位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解释说,在上世纪30年代末,他忽然意识到现代心理学竟然是建立在对非正常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如果这种心理学对他们周围的正常人熟视无睹,它又怎能客观公正地诠释人类的精神呢?当他结识阿德勒和韦特海默这些第一流的欧洲流亡知识分子后,马斯洛就力图弄明白这些人格近乎完美的人,他们区别于常人的地方,为什么他们能超越一般的人性。这样的思考持续了30多年,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在他之前,心理学对于基本人性的看法笼罩在弗洛伊德门派的阴郁影响下,包括宗教、艺术在内的所有人类高层次的价值都被看作是“性本能”的一种伪装。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力或者创造力超出了常人的一般水准,那么这本身便被视为某种不正常。而马斯洛假设,大多数人也能够形成完美的人格。由于他的努力,自我实现开始被视为每个人都有的做人的权利。
  
  马斯洛的五个关键思考
  
  ■ 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要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首先是生理需要,包括饥饿、干渴、睡眠、性等;然后是安全需要,包括远离痛苦和恐惧,有秩序的生活等;下一级是爱的需要,以及归属需要,包括融入一个家庭或者社会组织、爱和被爱;接下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被尊重、被认可;最后,在金字塔顶,自我实现的需要出现了。“成为你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也就是充分发挥潜力,过一种完全人性的生活。
  
  ■ 人往高处走
  
  当我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后,我们的成长性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变得具有支配力。这种高级需要,例如创造性、审美等,没有永恒不变的终点,并且同样是人类潜意识动力的一部分。这种人性论是乐观的。但在马斯洛的晚年,他又稍稍做了一些调整,即当其他需要均已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并非一定会有所发展。他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市侩式的人物,对于他们来说,自尊已经达到了个人发展的顶峰。这多少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认识。
  
  ■ 是拓展训练,而不是心理治疗
  
  那些缺乏爱、安全感、被认可和归属感的人忍受着心理、精神方面的困扰。而在马斯洛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心理缺陷导致的疾病,也不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医治神经官能病,至于拓展训练,针对的是个人实现的需求。心理治疗在于如何治病,而拓展训练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 可以成为楷模的那些人
  
  马斯洛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神经症状上,而是关注那些致力于自我实现的个体,也就是“自我实现者”。他把他们描绘成比一般的人更加自由、更具有创造力。他们总能以一种新鲜感反复品味事物,比大多数人更具有爱以及发展深层关系的能力。通过艺术、哲学、修行、伦理,他们达到了充实的境界。他们占人口多大比率呢?最多2%!这些杰出的人物可以当作其他人的指路明灯。他禁不住遐想“一个由自我实现的人组成的群体将会产生怎样的文化”。
  
  ■ 巅峰体验
  
  “此时,自我意识消失了,和这世界的距离与隔阂也消失了,仿佛拨云见雾一般地看到了终极的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潜在的“意识张力”,可以实现这样的颠峰体验。这并不是一种宗教体验或者超自然的经验,更不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性冲动在精神上的升华。
  
  自我实现不是某一伟大时刻的问题,并不是在某日某时,号角一吹,一个人就永远、完全地步入了万神殿。我们的咨询者倾向于等待某种启示的降临,然后说:“在今天三点二十三分我实现自我了!”自我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的问题,它是一点一滴微小进展的积累。
  
  那些符合自我实现标准的人是不断从这些小事做起的: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他们承担责任,他们真诚无欺,他们工作勤奋。他们不仅根据自己一生的使命,而且根据一些细节发现了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例如,穿什么样的鞋脚会疼,是否喜欢吃茄子,啤酒喝多了是否能熬夜。这一切就是真正自我的含义。他们发现自己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本性、先天的秉性,那都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
  
  (来源:心理月刊  唐山心理咨询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