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揭秘:谣言止于“知”者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9-19 22:41   浏览次  
  
  心理导读:近期,公安部等多个部门部署集中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人民网人民微评”称,河北女子网上询问“是否发生命案”被拘留事件,引发各界忧虑,整治谣言是一件利网利民的好事,要警惕一些地方混淆概念、突破法律边界造成“捕谣比赛”,防止谣言定性的随意化与打击范围扩大化。      ——www.tspsy.com
  
心理揭秘:谣言止于“知”者

心理揭秘:谣言止于“知”者
 
  近期,公安部等多个部门部署集中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广州、深圳等地都有人因传播谣言被刑拘。“人民网人民微评”称,河北女子网上询问“是否发生命案”被拘留事件,引发各界忧虑,整治谣言是一件利网利民的好事,要警惕一些地方混淆概念、突破法律边界造成“捕谣比赛”,防止谣言定性的随意化与打击范围扩大化。
  
  广州公安曾发微博表态:“谣言必须打,打击须依法,严防扩大化”,微博称:“散布谣言的客观后果要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才能适用治安处罚法,而一些歪曲历史事实的谣言,不是现实的,没有扰乱公共秩序。子产不毁乡校。打击造谣要防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显然是噩梦。”
  
  此微博发出后,便有上万次转发、评论,但不久就被删除。据说,是因有微博管理者内部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而自行删除,这或许和“狼牙山五壮士欺压村民”事件有关。照广州公安微博对谣言的定性,散播此谣言的张某只是“歪曲历史事实”而已,而不应受到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大谣”,一只杀给鸡看的猴?
  
  在严打网络造谣传谣的同时,网上也催生了一个新词——“大谣”,是指拥有大批粉丝、被指控有在网络上造谣、传谣嫌疑的微博大V。
  
  因编造散布7·23动车事故赔偿外籍游客2亿元、雷锋生活奢侈、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谣言,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创办人杨秀宇(网名“拆二立四”)、前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及公司其他2名成员被北京警方抓获。据媒体报道,下一步,警方将调查与“秦火火”协议转发微博的大V。一时间,“大谣”成为官媒火力的众矢之的。
  
  官方这一轮打击网络谣言的力度,可能超出了许多网友的预判。网络推手“秦火火”、网络爆料人周禄宝、网民傅学胜、媒体记者刘虎相继被警方抓捕,涉嫌的罪名均与“造谣传谣”有关。
  
  谣言是不可避免的?!
  
  “理中客”说,网络上确实活跃着一批唯恐天下不乱、以造谣传谣为乐事、利用网络影响力牟取利益的“推手”,包括被警方刑拘的“秦火火”,没少造谣,许多网友都对他烦透了,所以他一落网,拍手叫好的人不少。但是,一般来说,因为造谣而对他人构成诽谤、名誉损害的行为,大多是自诉案,当事人不起诉,警方不应该主动介入。所以,也有一部人虽然讨厌“秦火火”,却也质疑警方的行动是否越界。
  
  《南都周刊》刊文称,“并不打算为‘大谣’辩解,只想指出一个现实:在网络世界,信息的自由传播与匿名传播特质,必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谣言。特别是在线下的言论管控比较严厉的时候,网络便会成为更加拥挤、杂乱的言论出口,导致出现大量补偿性的网络谣言。”的确,除非将网络世界改造成完全实名、并强化对信息流动的控制的类线下空间,否则网络谣言不可能彻底消失。
  
  照此看来,珍惜网络言论自由的人,不得不忍受一定程度的被造谣传谣的代价。
  
  谣言传播的心理特点
  
  谣言传播规律的一大特点就是,谣言的消失并不仅仅是个事实揭示过程,它还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谣言从来不是“中立”的,它是具有强烈主观认知的具有双重属性的传播。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叙述层面,它主要由事实信息构成,传达的是事实、情景、关系,它满足的是传播者与接受者间信息分享的需要;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层面是示意层面,它是事实信息背后暗含着的情感、意见,它创造了叙述的方式,并左右着叙述内容的改变。谣言之所以会产生,并在传播中出现内容的变形,正是源于这种潜在的心理作用。
  
  在连续的传播过程中,“谣言”和“事实”之间的区分常常是主观的选择过程。对事实的“选择性接受”、对意见的“选择性接收”,使谣言出现了种种变体,并使它在特定的心理氛围下具有极大的顽固性。
  
  谣言止于“智”者不如止于“知”者
  
  分析谣言传播的心理特点,当然不是傻到认为造谣与传谣是合理的。我讨厌谣言,因为我渴望真相。我希望每一个网络谣言诞生后,很快就被真相对冲掉。
  
  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传谣即非智者。从这个意义说,也许每个大V都必须具有一对识别谣言的火眼金睛,否则他就不应该转发那些真假莫辩的信息,你转发了,便是从大V变成大谣了。大V当慎言,这没错,但大V不是孙悟空,他不可能有能力判断所有网络信息的真伪。所以寄望于“谣言止于智者”,有点不切实际。
  
  也许换一个角度就会豁然开朗:谣言止于知者。知者,不等于智者。他知,不是因为智慧超群,长着火眼金睛,而是能够获得充分的资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对比,识别出谣言。因此,保持信息的自由流动,让不具备“智者”赋禀的普遍网友有机会成为“知者”,自然会对冲掉谣言。
  
  现在,有一个事实也应该指出来了:网络信息的自由传播特质虽然给谣言的产生与流布带来便利,但信息自由传播的网络世界,也内在地包含了对冲谣言、澄清谣言的机制。“大谣”并不可怕,在众多的“知者”之前,谣言会不攻自破。
  
  (文/心灵咖啡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