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影籍 >

《性工作者十日谈》角色边缘化

责任编辑:心灵阳光  发布于2015-03-13 19:44   浏览次  

  
  心理导读:我们每个人都以心中那一杆称来评价别人,但几乎没有人去思索自己那杆称是否就是唯一的标准!我们遵循一种规则并广泛应用,但几乎很少有人去考虑这些规则是否合理!    ---心灵花园
  

 

性工作者十日谈:角色边缘化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夜总会成为夕阳产业,受到内地娼妓的冲击,香港的小姐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沦为名副其实的性工作者。
  
  欢场姊妹花患难相扶持、鸭店男妓与易装人妖相依恋、舞厅妈妈生遇上同志大丈夫情海翻波、北姑勤奋向上衣锦还乡、女大学生锲而不舍争取娼权,还有一楼一凤、企街等不同性工作者的遭遇拼凑而成故事,以十日的时间绘出夜总会行业的夕阳之歌。
  
  一群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边缘人,上演出一幕幕动人的爱恨情仇。
  
  心理学看点:社会偏见,职业歧视,性工作者,认知
  
  精彩影评:

  
  本来对大众而言,性工作者不是避而远之、蔑视鄙视,便是发泄性欲的对象,根本没什么了解其内心和背景的兴趣;但因电影作者抱着尊重其人格和职业的态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各占秋色的浮生像。
  
  性工作者,跟你与我一样,会遇到工作不顺意、感情挫折,有血有肉有理想,讲专业、讲尊严。可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涉及“性”,便不为世俗所接受,成为边缘一族,再加上时代变迁的冲击,这群性工作者应如何自处。电影将带领我们进入性工作者的世界,以平实却戏剧性的手法,感动而不煽情的内容,论尽行内百态。
  
  《性工作者十日谈》里所塑造的这组女性群像则是一群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她们从事着自古以来男权统治下为满足男性欲望而衍伸出来的肉体生意,以自身的身体作为资本榨取剩余价值,在世人的歧视与压迫下,或苟延残喘或苦中作乐。
  
  与存在性相比,她们的职业连她们自己都觉得不配用“工作”来称呼,片中性工作者权益工会的女干事就在各种场合提醒或纠正着小姐们她们是“性工作者”而不是“性工具”。谋生手段的特殊性除了给她们贴上了社会地位低下的淫贱标签,连日常的生活,恋爱与婚姻跟普通人相比,也会遭受到更多的坎坷和歧视。
  
  虽然片中的女干事努力宣扬性工作者要扞卫阶级权益,抵制不公平对待,要活的有尊严,然而观念与现实却格格不入,这也为影片开拓了表面上为娼妓事业摇旗呐喊,实则审视现实,冷眼批判的表现深度。
  
  我们每个人都以心中那一杆称来评价别人,但几乎没有人去思索自己那杆称是否就是唯一的标准!我们遵循一种规则并广泛应用,但几乎很少有人去考虑这些规则是否合理!
  
  道德问题从来不曾走开,无论人们是多么嫌恶这两个字眼。虽然电影中大家对Elsie的问题并不感冒,但如果人们不是给妓女赋予负面道德评价,Nana可能已经和男友结婚了;如果内地的人们不是变得笑贫不笑娼而是深恶痛绝,Happy决不可能那样happy!如果Tony不是面临这种社会标准的重压,“事业成功”的他决不会产生心理变态!
  
  歪曲的社会道德给这个社会的成员以更残酷的压迫和剥夺,而社会道德就是这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中最尖锐的投枪和最稳固的盾牌!这样,是否完全背离了我们善意的初衷?
  
  学点心理学:社会偏见
  
  ——负面情感、负面行为、负面认知,这是一种否定性的态度

  
  偏见:个体对他人或社会存在所持有的未经检验的观点或信念,或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群体成员的否定态度。偏见是指针对某些群体的负面态度,它包含负面的情感,负面的行为倾向以及负面的认知信念三个成分。
  
  偏见这个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是一种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但人们对偏见的态度还是一致的,向来被赋予了明显的贬义。比如笛卡尔对偏见是这样定义的:偏见即人在儿时或者说理性尚未发挥的时候所接受的那些带有很大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信息。
  
  偏见产生的原因:
  
  个体的成长环境,宗教,知识水平,社会水平,社会地位,社会规范,媒介舆论六个方面。
  
  在人们生活的各自环境中,我们对事物都将会产生感官的刺激和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在心理学中称为“知觉 ”。由此便是产生偏见的最初原因。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论人就事。常常是因人而异,浮于现象。总立足于自以为是的角度,或深或浅,依凭自我见解和见识的情感,发表“以偏概全”的论说和观点。
  
  偏见的圈子既狭小又自私,人也多爱在此打转。只要是生活中的人,谁都逃脱不了曾经有或现在有或未来有——偏见。
  
  错误的判断,盲目的推理,无知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造成偏见的因素。由于情感的因素,偏见在当今社会里,尤其是爱情与金钱造成的见解,更是激烈加剧。
  
  一些强加于人的偏见,附庸于权势和利益之中,自己生存的某种品质和行为,而且要求他人也具备或类似这种品质和行为,以此形成一种心理倾向,使乡土观念、情趣相投、生人熟面,团体情感和上下关系等都是滋生偏见的心理土壤。它们各具哲理,是偏见生长的基因。无论人们怎样贬斥偏见,偏见也总不被人们舍弃。
  
  偏见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具有多方面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人在认知上的偏差,环境中的挫折、适应不良,动机上的冲击和斗争是偏见产生的基础。
  
  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种种原因而对事物作出的错误的归因,以及社会知觉中的先入为主、定型作用,人际影响中的顺从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偏见的产生。我们必须重视如何减少偏见,尤其要注意避免基于偏见而形成制度或者行动,从而弱化社会的各种不平等现象。
  
  造物主为了使物种得以繁衍生息,将性埋藏在人的身体里面,让其从中得到最大的欢愉,以其这种欢愉能使得人背上生殖繁衍的责任。而与生殖原则相背离的性行为几乎都受到广泛的批判,并在道德上遭到完全负面的评价。
  
  影片有一个宏大的叙事主题,该主线甚至是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极致颠覆——正视性工作者。女社工口口声声说着,我们要改变性工作者的地位,保障他们的权力! 我们深知,她说的是对的。但是,也知道她说的是有多么的脱离现实、不切实际。就像余安安饰演的妈妈桑所说,你为什么要给性工作者争取权力呢?还嫌鸡不够多吗?
  
  由此看来,这还是两种观念的碰撞——自由而开放的新观念对抗旧有的道德底线。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笑贫不笑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人无法选择身份。性产业是几千年来都没有被消灭的工种,存在即合理。人类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丧失了对道德的遵从之心。
  
  我们夹在新旧观念的碰撞、道德的挤压中。 我们可以廉价而轻易地对这些女子奉上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却无法像圣人一样,为她们在这个时代思考出一条更轻松的解决之道。
  
  当人在劳动过程中被异化的时候,都是弱势群体,是被剥削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当你看着人们带着面具微微仰头,仿佛笑颜绽放的时候,换个角度看它就变成了悲痛隐忍。生活就是这样,笑的背面,牵牵连连;换个角度,便成了悲。所以,我们只有暗自鼓励自己,再坚强一点,再坚强一点。找到那个最好的角度,努力从两面我们都能看到笑。
  
  性工作者,这个仿佛有些学术的名称,在片中老是被粗俗地称作“鸡”。她们出卖身体,迎来送往,但是就好像片名所暗示的那样:剥开这个古老而羞于启齿的行业外衣,她们其实不过是在工作而已。她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有着不同的辛酸和人生经历。
  
  导演用记录她们生活的方式来描绘此种职业性质带来的辛酸和无奈,然后用强烈的悲喜对比把评判结论交给了观众——佳佳虽然没有做鸡的道德负担,却因为性病的困扰而疏远了母亲和女儿;Happy虽然每天勤恳地接客,不吸毒不养小白脸,可是她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跳出这一行;黎钟钟拼命赚钱,坦言自己最恨和最爱的人都是母亲,但为了见病危的母亲一面,她不惜偷窃嫖客的钱财去镶牙;泼辣暴躁的黄莲花挺着大肚子一定要在香港留下来,就是因为青梅竹马的恋人抛下她,而娶了香港女人……
  
  其实,这些角色的身上充满了一种韧性,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时所锻炼出来的顽强生命力,那种无论如何也要生活下去的决心及毅力。无论是怎样身份的人,都在刻薄之后,流露出人性善良的一面。
  
  边缘化与正常化的转换
  
  ——走投无路的边缘化社群,在尊重、理解之后,是否可以正常化?

  
  或许,社会是有三六九等区分的。阶级社会观念越强,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种群与种群之间的矛盾冲突就越大。能够体现这是一部用关注的目光去用心拍摄的电影的地方是它饱含各个人物背后的行为动机细节。
  
  边缘化的社群,在影片中被扶持为正常化,可能也暗含了大自然的生物圈,不同种群、群落的存在自有它们存在的理由。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而在金钱社会里不同行业的食物链又何尝不是?所以,当最后这间夜总会倒闭了,关门大吉了,但也没有预示着性服务行业的消失。只要有人在,这种边缘化的行业和工作者就会正常地存在。尊重、扞卫、正视……这些如同怜悯的词语放在性工作者身上,可能要被赋予新的含义了,或许是还原本来的含义。
  
  世界上最具有魅惑力的字眼——性、钱、权三个字是大多数人的答案与需求。人们对其又爱又恨,时时迫不及待地要得到它们,时时又晦默至深地压制和唾弃它们,欲拒还迎、态度暧昧、莫衷一是。无论是什么工作者都好,偏偏沾上“性”就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关于性工作者的任何言说,都不得不最终回退到性的话题上。 性是人类最原始的罪,或者说最纠缠不清的麻烦。
  
  人类似乎显得离经叛道,欢愉和生殖不再紧密地粘连在一起。欢愉的追慕开始特立独行,而与生殖相分离。物质条件越充分似乎这种分离的程度也越发展。欢愉是一种本能,而生殖则更多变成了一种能够理智分析的责任承担。性交代表了一种极度的快感,而生殖及养育则意味着相对漫长的痛苦和担当。
  
  夜总会的没落,并不是回归事实与产业衰败结合在一起,而是回归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夜总会的没落并不代表着性产业的衰败,用片中Elsie的话说就是:娼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意,从来都没有一个国家或者统治者可以消灭性交易。或许,《性工作者十日谈》寻求的是一种改变思维,寄希望于性工作者争取自己的权益,并试图努力改变着世人的看法。
  
  片尾,夜总会卷帘门落下,朱茵和余安安眼里流露出的分明是一种沉重的不舍和失落。这不是一部有关妓女的血泪史,也不关救赎堕落,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充满同情意味的女性关怀 。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10部治愈系心理学电影》 《10部治愈系心理学电影》
    心理导读:心理学的起源,也正是从希腊神庙中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开始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人生定位,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任务。因此,推荐心理学影片,首选周星驰的《...
  •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心理导读:清醒暗示与清醒催眠可以说是催眠的一个部份,当你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就会更加的了解恍惚催眠。艾尔曼先生坚信不懂得清醒催眠的人,不可能了解催眠。 ---www....
  •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书评及下载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事物之所以不能保持完美,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不断重播过往的记忆的缘故。个人的潜意识与宇宙形成以来的所有记忆是贯通的。潜意识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大量的记忆...
  • 《滚床单心理学》书评及下载 《滚床单心理学》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火爆了,太重口味了!不光剖析了男人、女人在滚床单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背后真正的心理,而且从滚床单这件事上竟然也能探寻出伴侣的劈腿信号!...
  • 心理书籍:《24个比利》PDF扫描版 心理书籍:《24个比利》PDF扫描版
    心理导读:《24个比利》(英语: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作家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描述多重人格患者Billy Milligan的...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书评及下载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然这些坏情绪,...
  • 《史上最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史上最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导读:其实我没有资格谈读书,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不可能有一个万能的法则适用于所有的个体。读书这件事上没有圣贤大哲,只有不一样的个人体验,人人平等。...
  • 《饮食男女》父女之间的乱伦情感 《饮食男女》父女之间的乱伦情感
    心理导读: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无外为两件事:饮食和男女,即吃和性。导演李安影片名《饮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这句诗意,来表达一个家庭中的...
  •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心理导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