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影籍 >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宗教与道德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5-08-26 17:46   浏览次  
  心理导读:人类的本质不仅是讲道德,同时也爱说教、爱批评、爱论断,着迷于正义,最后必然会变得自以为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造成二元对立的分裂局面。政治与宗教就是两大角力场,人们相互打斗,彷佛世界的命运有赖于我们这方赢得每一场战役。    ---www.tspsy.com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
 
  一、图书简介
 
  道德之刃凝聚人心,亦使人目盲。每个人在谈到心中视为神圣的目标时,都是目盲得无法视物。
 
  为什么(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好像是伪君子?
 
  人类的本质不仅是讲道德,同时也爱说教、爱批评、爱论断,着迷于正义,最后必然会变得自以为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造成二元对立的分裂局面。政治与宗教就是两大角力场,人们相互打斗,彷佛世界的命运有赖于我们这方赢得每一场战役。
 
  社会心理学家强纳森.海德特运用了二十五年来在道德心理学领域的开创研究,证明道德判断并非源于理性,而是源于直觉。我们的心智一分为二,理性的骑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绪的大象,骑象人为大象直觉恶心或神圣的事物编造出各种论据理由,从而做出道德判断。什么才是合乎正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的基本原则如同舌头有六种味觉受体:关怀、公平、忠诚、权威、圣洁与自由,组合成世上林林总总的道德母体。道德母体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团体,我们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但同时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蜜蜂,为保蜂巢击退入侵者,牺牲小我也在所不惜。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义、英雄主义,也带来了战争、种族屠杀。
 
  道德凝聚人心,却也令人目盲得看不见事实。本书以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心理学、演化模型等的最新研究结果,阐释人类难以和睦相处的原因。想要了解自身、自身的局限与潜力,那么就先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道德主义,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分析大家正在玩的这场游戏。
 
  大家都应该要自知,自己其实是个自以为是的伪君子。
 
  本书重点
 
  《象与骑象人》作者改革道德心理学着作。
 
  人类的道德、正义感从何而来?
 
  道德的多样化为何这么容易就让一群好人分裂成几群互有敌意、又不想相互了解的群体?
 
  自由派和保守派心理特点与道德观有何不同?为什么右翼政治人物具有先天优势,能烹调出选民喜爱的菜肴?
 
  身处由政治与宗教所引起两极化的世界,我们其实可运用心理学技巧去掉自己眼中正义之刺,使大家融洽相处。
 
  二、媒体赞誉
 
  此一旷世巨作大幅增进人类对人性的了解……海德特寻求的不仅是胜利,更是智慧,因此《好人总是自以为是》才会这么值得一读。——《纽约时报书评》
 
  内容很有意思,见解十分深刻……可以想象他摆出的主要姿态犹如一位雄辩无碍、口若悬河、目光敏锐的爱国人士,他站在美国政治领域相互交战的派系之间,力劝大家努力理解彼此的观点,不要再妖魔化彼此、大肆抨击对方、争个你死我活……据我判断,海德特真正的贡献在于邀请大家坐下来好好谈。——《华盛顿时报》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 如此引人注目,原因就在于其顺畅地融合了渊博的学识和有趣的消遣,而且作者显然乐于挑战惯有的思维[海德特的] 核心论点如下:我们的道德观多半是与生俱来,能凝聚我们的向心力,却也使我们目盲,无视于形态不同的道德观。这论点不但简单,也有良好的立论。——英国《卫报》(伦敦版)
 
  精妙的散文……海德特写出精彩佳作,犹如一道新颖又有创意的明光,照进了道德心理学领域,呈现的中心思想更是能引发广泛讨论。——美国《科学》杂志
 
  三、作者简介
 
  Jonathan Haidt(强纳森.海德特)
 
  现居纽约市,在纽约大学的史登商学院担任伦理领导学教授。一九九二年获得宾州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即于美国维吉尼亚大学任教十六年之久。着有《象与骑象人》,并与人共同编辑《心盛:正向心理学与幸福生活》(Flourishing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Life Well-lived)。
 
  译者简介姚怡平
 
  台湾苗栗县人,政大英语系毕业,蒙特瑞国际研究院笔译硕士,现为自由译者。主要从事书籍翻译与软件在地化,译作已达十余本。如果说书籍翻译有如铲雪,软件在地化就有如拔萝卜。有时铲雪有时拔萝卜,两种劳动方式替换着做,日子比较有意思。
 
  四、精彩书摘
 
  序
 
  前言
 
  「我们能不能好好相处?」这句呼吁在美国相当知名,出自于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罗德尼.金恩(Rodney King)之口。金恩是个黑人,前一年遭四名洛杉矶警察痛殴,濒临死亡,美国全国上下都看过金恩挨打的录像画面。后来,陪审团宣告警方无罪,各地民众愤慨不已,洛杉矶更是发生为期六天的暴动,共有五十三人遭杀害,逾七千栋建物遭纵火,暴动状况多有现场直播,直升机在民众的头顶上盘旋,用新闻摄影机追踪民众的行动。一名白人卡车司机遭受极其恐怖的暴行,金恩心生怜悯之情,出面呼吁和平。
 
  金恩说出的这句呼吁经美国人过度使用后,成了大家经常耳闻的一句俗话。这句口头禅多半用于博君一笑,很少用于认真呼吁大家相互了解。因此,要把金恩的话当成本书开头第一句话,我不免多所犹豫,最后仍决定采用,此乃基于两大理由。第一个理由,今日的美国人说出这句话时,并非针对种族关系,而是针对政治关系和跨党派合作的失败。很多美国人都觉得,华盛顿每晚传来的消息犹如直接从华盛顿城上方盘旋的直升机抛下,是在传递战区来的快电。
 
  本书开头采用这句老生常谈,第二个理由就是金恩说了这句话后,还继续说了一些少有人引用的美好话语。当时,接受电视访谈的金恩结结巴巴,努力抑制泪水,常常把话说了又说,接着他说:「拜托,我们可以在这里好好相处的,我们可以好好相处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全都会困在这里好一阵子,好好努力解决问题吧。」
 
  本书阐释人类难以和睦相处的原因。我们的确会困在这里好一阵子,因此起码要尽力去了解人类为何如此容易分裂成几个敌对的团体,为何各自确信所属阵营扛着的旗帜是正义之旗。
 
  终生致力于研究的人士往往会认为,自己着迷研究的某样东西就是了解一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市面上有多本书籍讲述烹饪、母爱、战争甚至盐巴等等,究竟如何促进人类历史的转型,而本书正是其一。我研究的课题是道德心理学,我要证明道德这种独特的人类能力促成了文明的诞生。我无意暗示烹饪、母爱、战争、盐巴是不必要的,本书是站在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带领读者一探人性和历史。
 
  愿读者在这趟旅程的结尾,能以全新的思维去思考人类生命中最重要、最伤脑筋、最能引起不和的两种话题—— 政治与宗教。礼仪书都教大家,在文明社会可别谈论政治与宗教,可是我鼓励大家讨论。政治与宗教表达出我们潜在的道德心理,而了解背后的心理学就能有助于大家团结一心。本书的宗旨就是让这两种主题引起的一些愤怒与不和给排解出去,让大家改以敬畏、惊叹、好奇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幸运极了,竟能发展出这一套复杂的道德心理学,这使得突然现身于森林和莽原的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时间,终于步入了愉快、舒适又特别和平的现代社会。希望本书能让大家以更平常、更文明、更有趣的方式谈论道德、政治、宗教等话题,甚至在有男有女、观念各异的场合,也能大方讨论。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协助大家融洽相处。
 
  天生正义
 
  我原本可以把书名取为The MoralMind(《道德之心》),藉以表达人类的心智系用于行道德之事,正如其用于语言、性欲、音乐,以及大众书籍基于最新科学发现而提及之其他种种事物。不过,我却选择了The RighteousMind(直译《正义之心》)这个书名,藉以传达人性的本质不仅是讲道德,同时也爱说教、爱批评、爱论断。
 
  Righteous这个英文字源于古挪威文的rettviss以及古英文的rihtwis,这两个古字皆有「公道、正直、德行」 (just,upright, virtuous)的意思,这些意思纳入了righteous 与righteousness这两个现代英文字当中。然而,时至今日,righteous和righteousness二字却带有强烈的宗教含义,因为美国人往往把希伯来文的tzedek翻译成righteous或righteousness。在希伯来圣经里,Tzedek是一常见字,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依据上帝旨意行事之人,同时也是用来指称上帝的特质,以及上帝对人类的审判(往往很严厉,但大家一律认为那是公正的)。
 
  Righteousness(正义)和judgmentalism(论断主义)之间的关系,从righteous一字的若干现代定义中便可得知,比如说,righteous的其中一个字义即为「源于强烈的公道感、道德感或公平感」。类似的关系也出现在 self-righteous(自以为是)这个词汇,self-righteous的意思是「对自己心中的正义深信不疑,尤其是跟别人的行为和信念背道而驰者;站在狭隘的立场讲道德却不宽容异见」。我想要向读者证明,着迷于正义——最后必然会变得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人类境况(humancondition),这是人类演化得来的特质,并不是某种毛病或错误悄悄潜入了客观理性的心智里。
 
  人类的正义之心使得人类——而非别种动物——得以组成大型的合作团体、部落和民族,不用藉由亲属关系就能相互依附。然而,人类的正义之心也必然会让合作团体永远苦于道德冲突。多个团体之间产生某种程度的冲突,这种情况甚至是社会迈向健全发展的必经之路。十几岁的我曾经希望世界和平,而今日的我却期盼世界有多种相互抵触的意识型态维持在平衡状态,期盼有多种课责制度(system ofaccountability)使我们不能拿得太多又不负责任,期盼越来越少人会认为正义之目的可合理化暴力之手段。这些愿望不是很浪漫,却很有可能成真。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读者可视为三本独立的书籍,只是每一部分都依附前一部分而生,每部分分别代表道德心理学的一项重要原理。
 
  第一部分,阐述第一项原理——直觉先来,策略推理后到。道德上的直觉系为自动出现,几乎是即刻发生,早在道德推理(moralreasoning)尚未开始前就上场了。最先出现的直觉往往会促成后续的推理。如果你认为人是藉由道德推理来认清真相,那么别人跟你意见不合时,对方所展现出的愚蠢、偏见、不合逻辑,肯定会让你经常大失所望。然而,如果你把道德推理视为人类发展出的一种技巧,其目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社会议题立场,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为了捍卫自己所属的团队,那么一切就合理多了。请时时注意直觉,可别把道德论证信以为真,道德论证多半是事后才迅速建构出来,用以促成一项或多项策略目标。
 
  第一部分的内容共有四章,中心隐喻系为「心智一分为二,如同骑在大象上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就是服侍大象」。骑象人代表的是有意识的推理,亦即人类充分意识到的一连串言语和意象。在心理历程当中,骑象人只占了百分之一,大象却占了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发生于意识之外,却主导了大部分的行为。这个象征是我在上一本书——《象与骑象人》——发展出来的,该书说明人类终其一生跌跌撞撞地寻求意义和关联之时,骑象人与大象是如何共同合作,而有时合作成效并不佳。本书使用象与骑象人的象征来解决若干谜团,例如:为什么(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好像是伪君子?为什么政党的死忠支持者情愿相信无耻的谎言和阴谋论?另外,有些人对于理性思考似乎毫无反应,本书会运用前述象征,向读者说明应采用何种方法,才比较容易说服这种人。
 
  第二部分,阐述道德心理学的第二项原理——道德不光是伤害和公平而已。内容共有四章,中心隐喻系为「正义之心如同舌头有六种味觉受体」。西方的世俗道德规范如同一盘盘的菜肴,只试着去活化一种或两种的味觉受体,不是关切伤害和苦难,就是关切公平和不公。然而,人类还拥有这么多强大的道德直觉,比如说是自由、忠实、权威和神圣。本书会对以下疑问提出说明:「这六种味觉受体是从何而来?」「这些味觉受体是如何构成世上众多道德菜肴的根基?」「为什么右翼政治人物具有先天优势,能烹调出选民喜爱的菜肴?」
 
  第三部分,阐述第三项原理——道德凝聚人心却也令人目盲。内容共有四章,中心隐喻系为「人类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人类的天性是天择而成,同时在两个层次运作。在每个团体中,个体会相互竞争,而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后代,对于这样的竞争很是擅长。竞争让人类的天性有了丑陋的一面,而讲述人类演化起源的书籍往往是以丑陋面作为主题。人类确实是自私的伪君子,善于装出一副仁义道德的模样,连自己都被唬得一愣一愣。
 
  然而,群体之间的竞争也会塑造人类的天性。许久以前,达尔文曾说,凝聚力最强、合作度最高的群体,往往都会击败那些由自私个体组成的群体。达尔文的群体演化概念早在一九六○年代就已不受欢迎了,但最近的发现又让达尔文的概念重回舞台,并具有深远的含义。人类并非时时都是自私的伪君子,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有能力抛下微小的自身,变成有如躯体里的细胞,或者是蜂巢里的蜜蜂,为了群体的意义而采取行动。这类的体验通常是人类生命中极其珍爱的一部分,但蜂群思维有可能会让我们对其他的道德层面视而不见。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义、英雄主义、战争及种族屠杀。
 
  若把正义之心视为灵长类动物的心智加上蜜蜂的表面,就能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道德、政治、宗教。本书会证明人类「高层次的天性」可促使人类极度利他,只不过利他的对象多半是跟自己同一群体的成员。本书会证明宗教(可能)是演化上的适应作用,以利凝聚群体的向心力,同时藉由共同的道德观,协助群体建立社群。近年来,有些科学家(新无神论者)主张宗教是一种病毒或寄生虫,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会站在演化适应的观点,解释为何有些人是保守派,有些人是自由派(liberal,又称改革派),有些人是自由意志派(libertarian,又称古典自由派)。人们会支持那些跟自己抱有同样道德观的政治团体。人一接纳了特定的观点,就会对别种道德观视而不见。
 
  (词汇备注:在美国,liberal指的是改革派或左翼的政治信念,本书是基于这个意义使用此字。然而,在欧洲和其他地方,liberal比较接近原本的字义,亦即自由的价值凌驾一切,涵盖经济活动在内。欧洲人使用liberal时,往往比较接近美国人说的libertarian,无法轻易就以左右翼划分。本书提及liberal 之处,美国地区以外的读者或可替换为进步派〔progressive〕或左翼〔left-wing〕。)
 
  读者即将阅读的章节,着墨于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心理学、演化模型等的最新研究结果。然而,本书的重点却是以下这则古老的明训,大家都应该要自知,自己其实是个自以为是的伪君子。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至第五节)
 
  若要启蒙思想(或可说是智慧),我们全都必须去掉自己眼中的刺,然后逃离自己那一套永无休止、心胸狭窄又引起不和的道德主义。八世纪僧璨禅师撰写的〈信心铭〉曾言: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我并非要大家奉行僧璨禅师的教诲过日子,其实我认为,世界要是没了道德主义,没了闲话,没了批评,很快就会腐朽衰败,陷入一片混乱。然而,假使想要了解自身、自身分歧的意见、自身的局限、自身的潜力,那么就必须往后退一步,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道德主义,运用道德心理学的一些技巧,分析大家正在玩的这场游戏。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运用心理学,检视这场「顺」与「逆」之间的对抗。我们每个人的正义之心里头,我们所属的正义团体之间,全都上演着这样的对抗场面。
 
  五、精彩书评:
 
  到美国念书时,对美国的一些政治现象颇为不解。基本上,美国大部分大学生以及教授都是自由派,对我们这么自由派来说,保守派错得即离谱又明显,他们滥用道德唬弄民众,损害公共利益偏袒富人,为何还有许多人民宁可自己利益受损也要投票给他们?难道共和党的支持者都是一群反智的蠢象?同样的情况,在台湾也适用啊。
 
  直到读了这本好书《好人总是自以为是:政治与宗教如何将我们四分五裂》(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才找到问题的部分答案。我曾说过,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我的世界观,让事物的有了新面貌。《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尤其是在政治纷纷扰扰的台湾,也来得非常是时候。
 
  读了《好人总是自以为是》,觉得非常划算,因为《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分三大部分,内容份量基本上也大概是三本书的!可是却比读三本书的收获还多!
 
  强纳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正向心理学的大本营宾州大学获到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冷门的道德心理学。他在维吉尼亚大学任教16年之久,现在在纽约大学的史登商学院担任伦理领导学教授。他在《好人总是自以为是》第一部分要说服大家,许多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我们的许多道德判断,是直觉先来,策略推理后到的。
 
  在哈佛政治哲学家迈可.桑德尔(Michael Sandel)的通识课程正义(Justice)和《正义:一场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中,他提出电车问题的好几个版本,虽然结果是一样的,同样是让一个人死亡来换取五个人的生还,可是有些作法就是怪怪的,我们很多人可以接受变换轨道撞死一人好过撞死五人,却无法接受从天桥上推一个胖子下去挡车,讲白了就是认定后者是错的。至於为何是错的,哈佛的学生或聪明人当然可以拗出一堆理由。其他怪怪的感觉的还有,如果家里的猫狗意外死亡,把牠们吃了有问题吗?和超市买回来的鸡做爱呢?和亲兄妹在避孕的情况下呢?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在第一章,先要来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道德何来?是我们先天就具备的?就像三字经说那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先天论)?还是后天学来的(经验论)?或是理性建构出来的(理性论)?虽然在他进入道德心理学领域时,理性论是主流,但是他却用许多研究来告诉我们,理性论有很大的问题。
 
  他指出,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以上的社会,尤其是在知识份子界,许许多多心理学研究来自怪异(WEIRD)的一群人,他们是西方(Western)、受教育(educated)、工业化(industrialized)、富裕(rich)和民主(democratic)的一群人,主要就是心理学研究爱用的大学生。对於怪异的人,道德版图很明确,就是不伤害他人。可是强纳森.海德特曾到印度作过研究,他受到很大的文化冲击,大到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道德的版图也差异很大,涵盖的范围也很不同。他后来也阅读大量的民族志,研究其他文化。
 
  他提出柏拉图(Πλτων,约公元前427-前347)、哲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和休姆(David Hume,1711-1776)的主张,柏拉图认为理性是主人,哲斐逊认为理性和感性是平等共治的,休姆认为理性是热情的仆人。他提出许多研究证据显示休姆可能才是对的。他把心智比喻作象和骑象人,重提他之前的书《象与骑象人》的主张,指出心智好比骑象人(控制式历程)骑在大象(自动化历程)上。骑象人逐步演化为服侍大象。我们的道德判断有强烈的直觉,例如电车问题,有些作法就是错的,例如把天桥上的胖子推下去挡车,理由是事后努力建构的。因为骑象人是服侍大象的,所以他指出,想要在道德和政治议题上说服别人,要先和大象对话。他举出大量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来说明,为何是直觉先来,策略推理后到。
 
  我想,当我们不小心读到不对盘的言论(还真要不小心,在这个年代,大家都只读与自己意识形态相符的媒体了XD 脸书上一不投机,删除加封锁也不算不常见 :p),怒火攻心要干爆对方,是大家或多或少有的经验吧。我自己招了,有次读了篇文章以为作者诋毁民主,一怒之下骂了很多,才被教训我太超译人家意思了,他只是恨铁不成钢。还有,因为被教了训或纠了正,反而愈来愈坚持己见的状况也很常见,所以理性屈服热情其实并不令人陌生。可是说理性是热情的仆人,这论点会叫许多知识份子失望吧,什么东西啊,搞半天原来理性的论述是玩假的?大家搞热血沸腾的干架对骂就好?非也,理性虽然是热情的仆人,但理性也会反过头指点热情。
 
  《好人总是自以为是》的第二部,强纳森.海德特具体详尽地说明有哪些直觉,以及直觉源自何处,他描绘出道德空间地图,来说明为何保守派政客虽然较不受知识份子爱戴,却受到民众欢迎,以及为何自由派政客常常选输。他指出,对很多人来说,道德不光是伤害和公平而已,这对怪异的人,例如我这个自由派来说是很新鲜的。他指出,保守派有更宽广的道德版图,他们的还有社会伦理观和神圣伦理观。
 
  他把道德比喻作味觉,还说休姆和孟子也英雄所见略同。他指出义务论也好,效益论也好都是单一受体型的道德观。还指出提出效益论的边沁是个亚斯伯格症患者,难怪柯P就是个效益论者XD 他认为休姆的多元论、感性论和自然论更大有可为。他提出的正义之心的味觉受体有五种:关怀、公平、忠诚、权威、圣洁。自由派主要仰赖关怀和公平,而保守派则五种俱全,因此保守派的政见能刺激更多味觉。他的研究能解释为何民主党常被共和党打败。后来他又增加了一项原则--自由,解释了为何自由意志派(Libertarianism)会和保守派在政治上为伍,虽然他们对社会议题如堕胎、同性恋等看法相左。
 
  强纳森.海德特基本上是个自由派,也坚定地支持民主党,我在美国时也如此。他解释了为何美国农民和劳工阶级会选择投票给共和党,虽然乍看之下违反自己的经济利益,可是如果是站在道德基本原则理论的角度,他们可能是投给自己的道德利益,因为共和党擅长利用道德味觉哄骗民众。
 
  在《好人总是自以为是》第三部,强纳森.海德特比较展开他的论述,证据不如前两部强,有些纯粹是推测,或者有趣的观察。他用达尔文(Charles R. Darwin,1809-1882)的天择理论讨论我们为何有强烈的团体感。当炮口一致对外时,最能够万众一心,这点政客深知,所以美国在小布希这混蛋的误导下,打了两场不义的战争,就因为911恐怖攻击,中东死伤更惨重。在911恐攻后,美国人似乎更团结了,但也更盲目,尤其是入侵伊拉克时,就连法国的不配合,美国都有人主张把自由女神像退回给法国,还有把薯条(French fries)改名。《好人总是自以为是》提到天择是在个体层次还是群体层次的问题,这颇学术。基本上,我还是仍为群择的证据真的颇弱,不过这是演化生物学上的问题,在此不展开讨论。
 
  原本自由派对团体归属感是颇不屑的,我以前的笔电的萤幕保护程式会播放好看的风景照,有一些是美国乡下的景色,其中几张的小木屋上有美国国旗,我实验室有位自由派老美看到,就干谯中西部保守的爱国主义。是的,自由派是普世主义者,并不认为美国有特别伟大。自由派尤其是对宗教很不屑,每当提到保守派的宗教主张,以及南方的圣经带,我的美国自由派朋友(呃,基本上我也只有自由派的美国朋友XD),脸中很明显露出不屑甚至是恶心的表情,有些还会飙脏话。
 
  美国许多自由派学者对宗教极为不客气地攻击(针对一神教尤其是基督宗教,他们大多不认为佛教是宗教,而是哲学),像史丹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有本书《道德风景:穿越幸福峰峦与苦难幽谷,用科学找寻人类幸福的线索》(The Moral Landscape: How Science Can Determine Human Value),简单来说就是主张演化就能解释我们人类对意义和幸福的追求,宗教闪边去吧!不过强纳森.海德特这位自由派学者,却主张人类有双重性,认为快乐也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团体归属感。他认为宗教可以促进团结,抑制不良行为,所以在演化上是有利的。
 
  道德凝聚人心,但也使人目盲,《好人总是自以为是》的中文书名有点自以为是,英文书名The Righteous Mind之义是正义之心。台湾也有不少自称正义之士的家伙,成天在网路上捉人家痛脚,号召乡民集团霸凌,以正义之名,行捞名气流量之实。尤其是谈死刑的问题,我这篇〈关於死刑,给朱学恒的话……〉本来试图用理性的方法讨论死刑存废,却有大量网友假正义之名诅咒我全家也成为受害者。不过这样的正义之心的层次之低,是连支持死刑的美国保守派都不屑的。
 
  美国近年的一个政治危机是,美国两党之间的恶斗是愈演愈烈,这十几年来愈来愈少听说两党共同合作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反而愈来愈常听到,某党或某政治人物出糗而危及国家,另一党反而幸灾乐祸,甚至公然庆贺;美国也成了一个愈来愈分裂的国家,自由派占多数的州郡就聚集愈来愈多自由派,反之亦然。因此在美国大选时,许多州郡都没啥造势活动,初选反而还比较热闹。像我们加州的许多城市,很明显都是自由派的地盘,自由派不必造势了,保守派造了势也无路用,使得愈来愈多人民对政治冷感。因此,最后他要同时为保守派和自由派发声,希望两边人马能互相了解,虽然这显然很难。至少,他能给他的自由派同侪一些忠告吧,别把保守派都想成是蠢象了。
 
  尽管《好人总是自以为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可是我仍觉得《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并没有回答到美国政治的所有问题,当然他也不可能。强纳森.海德特的论点,很多知识份子也不照单全收,他对保守派和自由派的道德母体研究也招来许多辱骂,两边不讨好。我自己也认为,即使强纳森.海德特的论点是对的,也仅说明了保守派政客吃得比较开,因为他们的选民口味比较丰富,却不代表他们的做法和想法是对的,通往地狱的路为善意所铺,那也只是被万恶的共和党利用,以道德之名行损人利己之实!而且强纳森.海德特指保守派因为道德味觉受体较多,让保守派比自由派更容易理解对方的道德判断和考量,可是我在美国看到的都是反过来的啊,保守派心胸较狭窄,较不屑多元观点,反而是自由派心胸宽阔包容多元,像民主党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就是一群不保守的人组成的,整体共同利益较不明显,不像共和党团结一致地捞取利益。
 
  这本《好人总是自以为是》,真的非常值得所有关心台湾未来的公民一读,虽然强纳森.海德特提到的主要是美国的状况,可是台湾却也政党恶斗很久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台湾政客有多可恶,因为人家保守派至少还有可取之处,就是道德味觉受体较多,也还有一些智慧,虽然让表里不一的虚伪共和党人擅长利用这点。相较之下,台湾政客恐怕只有铜臭味和权力受体吧?大马的政客也差不多如此。要不然就是道德团体搞污名化,打击同性恋、变性人等等弱势等等。
 
  在纷纷扰扰的时代,我们都该静心看看《好人总是自以为是》到底说了什么,再来看看我们周遭发生的一切,好好思辨一下。(文/Gene Ng)
 
  六、图书目录
 
  前言
 
  第1部 直觉先来,策略推理后到
 
  中心隐喻:心智一分为二,如同骑在大象上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就是服侍大象。
 
  1 道德从何而来?
 
  理性即为且应当只能为热情的奴隶,除服侍听命于热情外,无法妄求他职。
 
  2 直觉的狗和牠理性的尾巴
 
  如果你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就必须跟对方的大象谈一谈,引出新的直觉,而非新的论据。
 
  3 大象是主人
 
  人类祖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声哪一个比较重要?
 
  4 请投我一票(原因在此)
 
  假使老鼠能按下按钮,让自己的奖励中枢受到电子刺激,老鼠就会一直按到牠倒下饿死为止,好比极端的党派意识可以让人上瘾。
 
  第2部道德不光是伤害和公平而已中心隐喻:正义之心如同舌头有六种味觉受体
 
  5 在怪异的道德观之外
 
  吞下红色药丸,就能脱离母体让幻觉消失;吞下蓝色药丸,意识就会回到那个相当愉快的幻觉里。
 
  6 正义之心的味蕾
 
  道德犹如甜与苦、热与冷之别,均来自每种感官或器官的特定感觉。因此,道德感应划分为感性的味觉。
 
  7 政治的道德基本原则
 
  在左派的眼里,公平往往意味着平等,但是在右派的眼里,公平是指比例。
 
  8 保守派的优势
 
  人类用武器和闲话来武装自己,培养出结盟的能力,谁的行为要是威胁到群体其余的人或单纯使人不快,就会遭到羞辱、放逐或杀害。
 
  第3部 人类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
 
  中心隐喻:道德凝聚人心却也令人目盲
 
  9  为何我们的团体感这么强?
 
  当团体里的每个人开始共享意向促成道德母体的诞生,这就好比是人类演化史上跨越卢比孔
 
  河的重大事件。
 
  10 蜂巢开关
 
  我成为一颗透明的眼球;我微不足道;我看尽一切;普遍的存有在我的全身上下流动不已;我是上帝的一部分、一颗粒子。
 
  11 宗教是团队运动
 
  不理性的信仰有时竟能帮助群体更理性地运作。神圣可凝聚人心,然后让人在霸道的习俗面前目盲不视。
 
  12 为何不能化歧见为助力?
 
  如果你真的想要让脑袋开放,先让心开放吧。
 
  结语
 
  致谢
 
  参考书目
 
  图片鸣谢

    (文/沐沐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10部治愈系心理学电影》 《10部治愈系心理学电影》
    心理导读:心理学的起源,也正是从希腊神庙中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开始的。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人生定位,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任务。因此,推荐心理学影片,首选周星驰的《...
  •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催眠大师》:真的有清醒催眠吗?
    心理导读:清醒暗示与清醒催眠可以说是催眠的一个部份,当你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就会更加的了解恍惚催眠。艾尔曼先生坚信不懂得清醒催眠的人,不可能了解催眠。 ---www....
  •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书评及下载 《荷欧波诺波诺的幸福奇迹》: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事物之所以不能保持完美,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不断重播过往的记忆的缘故。个人的潜意识与宇宙形成以来的所有记忆是贯通的。潜意识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大量的记忆...
  • 《滚床单心理学》书评及下载 《滚床单心理学》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火爆了,太重口味了!不光剖析了男人、女人在滚床单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背后真正的心理,而且从滚床单这件事上竟然也能探寻出伴侣的劈腿信号!...
  • 心理书籍:《24个比利》PDF扫描版 心理书籍:《24个比利》PDF扫描版
    心理导读:《24个比利》(英语: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拥有心理学背景的作家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描述多重人格患者Billy Milligan的...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书评及下载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书评及下载
    心理导读: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然这些坏情绪,...
  • 《史上最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史上最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心理导读:其实我没有资格谈读书,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不可能有一个万能的法则适用于所有的个体。读书这件事上没有圣贤大哲,只有不一样的个人体验,人人平等。...
  • 《饮食男女》父女之间的乱伦情感 《饮食男女》父女之间的乱伦情感
    心理导读: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无外为两件事:饮食和男女,即吃和性。导演李安影片名《饮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这句诗意,来表达一个家庭中的...
  •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心理导读: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